目录
研究评论
从表现主义精神探究当代水墨人物画发展谭思闻;1-3
内蒙古古代壁画中财神的谱系演化梁瑞;4-7
侗族“斗芦笙”文化对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改革与话语体系建设之启发研究郝亚男;8-11
从黄泥的选择看坳瑶黄泥鼓当代延续与变化王菊;12-14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艺术教育发展策略浅析吴凤婷;15-18
论当代工笔人物画意象造型观以及教学实践运用王辉;19-22
汉唐宫廷音乐机构比较研究吕舒宁;23-25
枣庄市山亭区柳琴戏的传承现状调查研究——以桃山庄户剧团为例刘娜;26-29
互联网背景下音乐传播新形态分析章怡;30-32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创作融合姚雪冬;33-36
书画视界
毕加索艺术作品的造型语言研究郎渤洋;37-40
经典油画作品在艺术再创作中的应用与研究司静;41-43
林风眠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民族化之路黄莹;44-46
建党百年来江苏水印版画的成就及影响翁煌;刘紫荆;47-49
以图像学浅析《生活的欢乐》王李亚;50-52
明代初期台阁体行草书初探刘修琳;53-55
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黄凯;56-58
音乐舞蹈
壮族北路坐唱八音乐曲中的节奏节拍以及打击乐特征覃锋达;59-62
“大舞蹈观”视野下舞蹈训练的科学研究武心怡;63-65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周静;胡罗宁;66-69
当代中国“红色舞蹈”艺术探究胡小小;70-72
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分析及演奏技巧许嘉艺;73-75
多元文化下的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研究付蕾;76-78
现代合唱指挥的艺术表现力及提升路径王传宝;79-81
论传统艺术形象在舞蹈编创中的现代化表现——舞蹈《俏夕阳》为例黄钰浚;82-84
论宋代宫廷雅乐中筝的使用罗俊峰;85-88
分析歌剧实践对声乐演唱者的意义胡悦靖;89-92
李斯特第七首《匈牙利狂想曲》分析与演奏袁家琰;93-96
侗族琵琶歌传承分析王霄;97-99
当代蒙古族舞蹈作品中“马形象”的三个不同时期分析张子扬;100-103
艺教论坛
“广州话”方言片区粤语歌曲高校声乐教学的曲目选择高颜仙;104-106
赣南苏区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体验实践的价值研究梅馨;高东平;107-110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以建国初期作品为例温钰榕;111-113
基于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特色发展的音乐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研究李雪倩;周子为;114-116
地方音乐进入课堂的探析与研究赵益弘;117-119
OBE模式下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实践探索李蕊;120-122
音乐美育中听觉审美取向的探究谭洁;123-125
关于音乐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思考唐凌俊;126-128
和声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王晓菲;129-131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郭微谨;132-135
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思路初探扈佳;136-138
当代美育视角下高校民族管弦乐团的建设与发展研究龚维;139-141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学融合探究田雪婷;142-145
美育引领下高校舞蹈形体课对音乐人才培养的作用侯天石;胡隽;146-148
浅谈当代高职院校音乐审美教育现状与实践思考李佳;149-152
革命歌曲对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研究王兆辉;153-156
戏剧与影视
锄奸律吕作阳秋——论《清忠谱》的“记史”功能与“虚构”意义漆晓文;157-159
从《洪湖赤卫队》和《江姐》看我国民族歌剧的艺术特点马爱红;160-162
歌剧《运河谣》中“水红莲”人物形象的塑造李贝贝;163-165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隐喻探析冷思彤;166-168
中国传统IP动画电影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探究宋玉;169-175
艺术交流
有关中越跨界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研究王恒华;176-178
关于钢琴表演中紧张心理的调控研究仲嘉雯;179-182
山东汉画像中乐舞的发展现状——以鲁南地区为例张铭浩;183-185
群文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作用胡剑;186-188
征稿函2